中国建水首届民宿发展高峰论坛8月10日建水举行

2019-08-11 15:15来源:网络
  聚焦建水民宿业:激发文旅融合新动力
  2019年8月10日,中国建水首届民宿发展高峰论坛在建水举行。论坛的举办,让建水的民宿业第一次以行业整体的形象亮相在大众面前,这也预示着,随着民宿行业的发展,民宿不再只是单一承担着留宿功能的空间,它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窗口,在地方文旅融合的改革道路上,将承担起更重要的作用。

  民宿让老建筑焕发新生
  作为一座拥有1200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,建水被誉为“古建筑博物馆”和“民居博物馆”。
  据悉,2015年,建水县完成了“十大院落”的集中修缮工作,建水古城内十座示范性传统民居院落经过修整与布置,成为了琴鹤堂、竹叶轩等一批高雅文化品位与优质服务相结合的精品民宿。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也撬动了民间资本投资建水民宿业,使民宿的发展领域成为双创的巨大舞台。2016年,建水县被国家旅游局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,全域旅游思路下的城乡互动、产业融合成为建水民宿发展的重要契机。建水县以精品酒店、精品民宿为主要代表的民宿经济迅速发展,建水县内众多传统古建筑因此得以重获新生。

  建水县共有各类旅游接待设施372家,其中住宿接待设施345家,房间9375个,床位数20115个,星级酒店5家、星级特色客栈2家、旅游特色民宿50家。州级特色民居客栈14家。目前,建水县已形成以临安古城为中心,辐射周边乡镇、以古城老宅民房为主,乡村特色为辅、经济舒适和高端精品并行发展、个体经营逐步向大企业集团迈进的民宿发展模式。在新兴行业的融合下,建水的老建筑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。

  民宿是城市文化的名片
  建水古城里那些在历史里传承下来的老建筑,不仅构建了千年临安古城的历史骨架,也与穿梭于其中的人一起积淀了一种属于建水的独特的生活方式,正如于坚老师所说,中国生活方式是在世的、艺术的、美的、有意味的。这种生活,神奇地保存在建水,”
  无论是西门口软糯的豆腐,还是朱家花园里的笔墨纸砚,又或者是老街里正在雕刻的紫陶壶,文庙古树下响起的阵阵读书声,这都是属于建水独特的生活方式,而把这些生活方式整合设计的精品民宿,成为了人们了解建水最直接的窗口。住在建水的民宿,旅行者可以在青砖石墙的老院子里听风敲打铜铃的声音,可以在竹影里静看时光的流动,也可以在老木头做的桌子上读一本书,画一幅画,品一壶用紫陶壶泡的普洱茶。围坐在花园里吃一顿最正宗的建水晚餐,在月光下聊一聊最朴实的家常。而这样的生活,就是中国人最传统的家常。

  建水的民宿不仅仅让住在这里的人看到了建水,也让住在这里的人看见了中国最朴实的生活美学。
  民宿行业激发文旅融合新动能
  “文化的本质是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,旅游的本质是体验价值和分享价值。”旅游业的蓬勃发展,让文化不再只是悬挂式的符号,而是人们共同感知、共同参与创造的知识与活动。

  文化和旅游是城市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,文旅融合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战略,也是通过美学的角度,将城市设计作为城市发展中不可缺的一部分。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,在这个过程里最好的方式不是在过程中过多干涉,而是在机制还没有形成之前,就先导入好的观念,先铺陈好战略,顺着走,自然水到渠成
  目前,建水民宿业的发展恰好符合了这一趋势,在发展机制还未完全形成之时,一批优秀的民宿,已经为建水民宿业的发展建立了一个好的观念。比如,在城镇民宿方面,依托临安古城众多的老宅老房资源,充分挖掘建水儒家文化,发展以“儒家思想”、“家”文化为主的听紫云、原舍·东城外等民宿品牌已经众口皆碑。在乡村民宿方面,结合西庄特色小镇,坡头、官厅等少数民族风情传统村落,曲江温泉等乡镇资源优势发展出的团山驿站、荷塘月色、团山林家、团山印象等也成为了乡镇特色民宿。

  在此基础上建水县政府,为民宿发展所创立的政策环境将有利于这一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,目前,建水将着重引入专业团队(集团)通过整体产品开发,打造民宿综合体,将特色村落打造成为高品质的民宿集聚区与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。并通过对地域文化的了解,充分挖掘文化内涵,开发特色产品,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中,感染和吸引游客;真正成为与乡村风情、民俗文化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绿色、科技、人文的文旅乡村
  作为城市文化最直接的体验窗口,民宿行业正在成为一个以服务业为基础,以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,相信随着民宿产业发展越来越成熟,层出不穷的创新叠加资本注入、科技助力,其文旅内涵将更加丰富、业态也更为多元。”
  在“民宿+”的发展模式下,民宿将有可能成为区域性文旅文创大IP, 而扎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建水民宿业,已经逐渐成为了建水文化的展现窗口,相信在未来,通过对在地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,建水的民宿行业不仅能够成为建水旅游发展的区域IP,也能够为区域文旅融合注入全新的动能,成为云南继大理、丽江、版纳以后的云南旅游新名片。
记者:贾雷